《脆弱的力量》一書中有句關鍵的話:「有時候,你所能做的,就是站出去,讓別人看見你。」

在充滿匱乏感的社會文化之中,很多人都覺得自己「不夠好」,面對作品或想法要呈現給對方,總有不安盤踞在心頭,而如果被當面指責作品或想法不好,又往往會把「我做得不好」和「我不好」混為一談,於是汲汲營營,用外界的認同定義自身價值,同時不去處理或甚至避談脆弱。勵志的故事盡是越挫越勇,卻沒告訴我們,可長可久的勇氣究竟從哪裡來。

儘管「面對自己的脆弱」像是老生常談,《脆弱的力量》卻是第一本讓我發現「脆弱」是如此自然的書。其實脆弱並不是相對於堅強,也不是指那些轟轟烈烈受創後的傷口、更不是軟弱。脆弱是身而為人,需要愛與歸屬感,自然產生的情緒狀態。進入群體生活後,我們很容易就會遭遇脆弱的時刻,為了處理脆弱帶來的焦慮,我們可能會變成完美主義者、示弱取暖者、索求關注者、管理焦慮者等,唯有認出它來,提醒自己「自我價值是不需要任何前提的」,才能一步步蛻下脆弱的外衣,擁抱被深深包藏的、更有力量的自己。

我很驚喜地發現在漫威電影《驚奇隊長》中,也有相似的心理脈絡。女主角起初對於自己從何而來感到困惑,心中想的盡是報復與證明。她深信訓練者的意見,知道自己是因為「被」賦予能量,才有了超能力。多年不見的老友擁著女主角,說她還是人類的時候,就已經是朋友群中最勇敢的了。後來,女主角在敵人的脅迫過程中,憶起了自己身為平凡人類,每個跌倒後又站起來的時刻。當對方再次酸言酸語告誡她「別忘了你原本只是個人類,是我們讓你變強大的」那個當下,她回答:「沒錯,我只是個人類。」但就在此時,她獲得了始料未及更為強大的力量。

最觸動我的就是她發自內心接納「我只是個人類」的那瞬間。如同 《脆弱的力量》所言,當我們坦然看見真實的自己,有意識地正面對視那彷彿赤身裸體攤在外人眼前的不安,放下對完美的執著,全心投入、站出去讓別人看見你,那一刻,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
今天用了幾種脆弱的花:鱗莖容易軟化的鬱金香、風信子; 枝條柔嫩易脆的虞美人; 花瓣薄如蟬翼的日本陸蓮; 透著絲綢光澤的蝴蝶陸蓮。這些花兒儘管帶著脆弱意象,卻是春季獨有、誰都複製不來的美麗姿態。

“All you need is a leap of faith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