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雕塑

在特別的機緣下,和一群來自各方充滿愛的人,參訪藝術家游忠平老師的工作室和展間。
游老師有感於立體雕塑講求造型、平面繪畫琢磨色彩,卻沒有一種藝術形式能以獨特方式揉和形、色,創造無法輕易複製的藝術作品,毅然決然投入研究陶瓷雕塑。歷經大半輩子在雕塑界的鑽研,又耗時五年不斷在失敗中嘗試突破,終於他完成七年六場個展,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充滿生命故事、顏色絕無僅有、造型獨具風格的陶瓷雕塑品。
年過六十的游老師身強體壯、目光炯炯,富有同理心和生命素養,在作品中以圓球代表生命、尖銳代表困挫,融合柴燒、窯燒等不同技法,做出不同質地的紋理,再以釉藥與高溫配合,燒出連自己也無法重製的色澤分佈。每件作品都反映著生與死的意象,以及生命循環、新芽仍在的深遠意涵。游老師說他心中仍有夢想,要做出可以代表台灣、能夠長久流傳且富有藝術價值的文化資產,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帶給所有觀者共鳴和感動。
跨越時空的感動力,藏著生命最純粹卻又最讓人深埋心底的元素,所以每個帶著故事的人們,望著藝術品而有不同的觸動,那份觸動我們給了他一個名字,稱為美。
美的傳遞看似靜止,實則蘊含從藝術家精神到普世價值,再到個人生命經歷的多層次動態交流。置身其中,我彷彿能具體感受到流動的能量,為著這日美麗的安排,深深感謝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