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工作關係,閱讀了一本書,是照顧與喪失親人後的心情記事。作者爬梳苦痛的紋理,在真實的傷心、掙扎、折磨中泅泳,那份惆悵與沉重勾起了我生命中關於失去的記憶,也促使我反思著:有相似經歷的人,選擇書寫痛苦、和選擇書寫美好之間,背後有著如何不同的生命觀點和靈性意涵。  

必須誠實說,剛開始閱讀深陷痛苦之中的文字,我覺察了自己某種程度的排拒。但我清楚那不是逃避、也不是壓抑,像是映照我心深處的信念般,我知道那只是靈魂不同的設定,對苦痛的經歷有著不同的詮釋方法,也帶出了截然不同的療傷進程。靜下心來,我完成了被交付的文字工作,在過程中因同理其觀點而得以產出真摯的敘述,我也像是走了一遭那樣的路途,用深諳於失落、思念與悲憫的心理設定,下筆為文。  

完成後,我深刻地感受到了「即使我不見得喜歡,但我仍敬重對方」的重量。於我而言,文字工作一直是看似微不足道卻帶給我極大滿足的事情,為不同的案子撰寫,好似以文字當演員,在不變的本質下,試著以不同人的視角看生命、寫心情、談立場。這不但是一種能力的磨練,也是一種觀看世間百態、擴大一己心態的練習。  

大家常說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意義、每一個遇見的人都有意義,而面對人、事時,自己所萌生的念頭與感覺,近來我也發現都有意義。不是非得套上意義不可,而是當我放下慣性情緒、能以更細緻的感知探索這些感覺時,我學到了更多,也感受自己心胸更開闊,更有餘裕接納不同的境遇。  

受苦和療癒的過程仍是如此值得深究!我感到自己的渺小,也看到自己的價值。想記得這一天,也想繼續努力。😌

圖:最近時尚插畫課的練習,一位讓我覺得較為悲傷、內縮、神秘的女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