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在生命教育中心工作時,曾有次參與舉辦工作坊,午餐期間,每個人需要安靜地打菜,回到座位後以專心的方式一手捧碗、一手夾菜,進食中不交談、也不使用手機或電腦,就只是細嚼慢嚥,把碗裡的飯菜吃完。不同於平常在辦公室,時而滑手機、時而看看電腦資訊,甚至會被工作上的訊息、電話打斷,專心體驗食物在嘴裡的感覺,竟自然引起了一種感恩的心情,想著食物是如何從食材被種植、採收、烹調、分盤,再到了眼前,成為維持身體運作的養分和動能。那餐菜色非常簡單,並不是第一眼就引人垂涎的食物,但是在感謝的心情中,漸漸嚐到了食材本身豐富的味覺層次,甜味、鹹味與苦味交織,形成完美和諧。 

後來我也發現,就像媽媽用心做的料理總是最美味,掌廚者與享用者的心境,都會影響食物帶來的感受。 

當然這並不是說任何食物只要改變心境,就能瞬間變得美味,重要的是能用心經營和感受每一個當下。在資訊發達、任務多元的當代,細細品味的步伐往往容易被犧牲。就從吃一頓飯開始,更單純地感受每一口滋味,想像食物從入口後經歷的旅程,它們是如何被消化分解,成為細胞的補給。這麼一想,除了吃得專心,也會自然想選擇健康的飲食、養成更健康的習慣,換句話說,類似的長期養生意念,靠的並不完全是理性思維與容易有倦怠期的意志力,更需要感性的「慢」和「感」,引領自己從內而外做出更好的選擇。 

食物是滋養身體的第一道元素,充滿活力時,你也會更有力氣為心靈充電、面對生活的各項難題。好好享受食物帶來的療癒感吧!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