療癒生活:營造美好家居,兼顧永續發展

我對美好家居總是有所嚮往,喜歡思考如何打造更美、更舒適的居家空間。然而近年來永續發展的議題受到關注,在生活中如何能兼顧「美」和「永續」,也是許多設計品牌當今關注的話題。
《喜悅的形式》(原文書名:《Joyful》)中,作者Ingrid Fetell Lee提倡透過環境設計、外在有形的美學和感官刺激,來營造美好生活、提昇日常喜悅程度。同時她也在個人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,回應外界對於設計和永續間如何取得平衡的疑慮。她提到90年代曾出現一波環保設計運動,頗有督促人們放棄享樂、擔起購買環保商品義務的味道,這個運動並沒有引起廣大迴響,因為其中的剝奪感違背了人類天生為自由和豐盛所吸引的天性。也因此,她深入探討喜悅與永續的交集,並提出了幾項思考。在此我整合了Ingrid Fetell Lee和我平時閱讀接觸的觀點,整理出以下幾個策略:
一、認識自己、清楚了解你的風格
平時我們大量在Instagram上吸收他人的美學視角,可能以為照著構圖,就能輕鬆把環境佈置得美輪美奐。但事實上每個人是與不同的風格共鳴著的,端看你夠不夠理解自己、有沒有能力將自己的美學觀轉化為實體的佈置點子。當然,這需要一些學習與練習,而風格養成的初步關鍵之一,就是更有意識地去探索並信任自己能做出令人滿意的決定。在為家裡購置裝飾前,試著問問自己:如果有天我要搬家,只能帶走五樣東西,我會選擇什麼?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你聚焦在內心的渴望,選擇真正符合自身風格的商品。
二、購入願意長久擁有、品質較佳的產品
根據過去的數據統計,一年內美國有880萬噸傢俱都成為了垃圾。最理想的狀態是,不要為了省錢,購入便宜但不耐久的物品,寧可多花點時間做功課,只購入你願意長久擁有、且品質也較佳的產品。紐約的時尚潮嬤Iris Apfel就曾經說過 “I buy things because I fall in love with them. I never buy anything just because it’s valuable.”(我買東西是因為我愛上它們。我從不只因感到超值而購入物品。)划算往往是購物的誘因,但真心喜愛且又禁得起時間考驗,才能真正扭轉購物習慣,同時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。
三、買或賣二手商品
有許多復古商店會改造舊物,例如使用舊的花布做髮帶、舊的金屬釦飾做耳環項鍊,或是直接販售二手衣、包、傢飾品,在這些商店購物除了可享受挖寶趣味,通常復古商品也意味著其品質較好、可耐時間的洗禮,不失為好的購物選擇。同樣地,賣二手商品也是為減少垃圾盡一份心力。我很喜歡閱讀紙本書,雖然這個時代已經有很多電子書選擇,我仍傾向購入紙本書籍。因此在讀完後都會進行二手書的販賣或捐贈,不僅環保,也能讓其他讀者以更永續的方法取得美好的紙本閱讀體驗。
四、選擇隨著時間更顯價值的商品(而不是輕易隨時間朽壞者)
在購買商品前,對材料多做一點研究,儘量選擇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材質。舉例來說,黃銅在使用後會添上迷人的歲月色澤,但鍍鉻材質會隨著使用而變醜變黑。現在也有很多傢具製造商、服飾業正在推廣以可回收材質製造的產品,身為消費者便可以多支持,以製造良善的循環。有些東西在你買下的那一刻就開始衰敗了,那麼也等於是你接受了它只有在櫥窗中是最有價值的時刻。花點心思購買隨時間變得更美、更好用的材質,儘管時光流逝,還是能感受到它的價值與美好。
五、定期盤點家裡擁有的物品
有時候我們會很想買新東西,但忘記家裡已經有了、或其實家中有替代品可以使用。盤點家中物品除了可以檢視購物清單上有什麼是真正需要的,也能激發創意,讓你嘗試改造家中小物,讓物品獲得新生。像我自己就喜歡把燒完的香氛蠟燭杯,當成化妝台上的置物筒,放入棉花棒也很好用,不僅增添優雅感,還有一點餘香,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。
除了以上五個策略,我們還可以順應大腦追求新穎事物的趨向,發揮巧思變換家中的佈置,而不是全然透過消費來「換新」。穿搭達人擅長運用基本元素激盪出不同視覺效果,家居環境也可以透過不同擺設位置、元素切換來增添新鮮感。抱枕、坐墊的互換是一種方法,定期抽換相框內的照片、一開始就購買雙面不同花色的毯子,也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。
追求質感家居生活可以不必與永續理念背道而馳。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,環境健康與我們生活品質的健全緊密連結著,永續發展不僅是各國領袖、產業龍頭需要著力的議題,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關注、進而開始改變的課題。我常覺得就像時尚不只是追流行,而是一套讓生活由內而外更美的生活模式; 療癒也不只是撫平傷口,而是從心出發讓生活各層面能量能更自在流動的生活方法。有意識地與環境共榮共存,也是療癒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!
參考資料:
1. 10 STEPS TO A JOYFUL, MORE SUSTAINABLE HOME By Ingrid Fetell Lee (https://aestheticsofjoy.com/2020/02/01/10-steps-to-a-joyful-more-sustainable-home/)
2. Ingrid Fetell Lee(2020)喜悅的形式:張開發現美好的眼睛,世界就是最取之不盡的歡樂來源。台灣:天下雜誌出版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