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停擺了幾天,因為我去生小孩了!  

新生命的誕生,是從媽媽受傷並痊癒開始的。不管是選擇自然產或是剖腹產,母體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靜養,從傷口的痛以及身體的各項症狀中痊癒。以我自己來說,因為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關係,產後兩條腿變更腫,右腳長了很大的水泡,每天流水流血,需要開始吃藥+打針治療。尾椎跟背部則有小區域局部的「無觸覺但卻很痛」之症狀,需要時間觀察能否慢慢復原。  

等待痊癒的路上,我深刻地感受到身體是如何需要時間啟動療癒機制、輔以藥物治療,漸漸修復機能。也有一些狀態,難說會不會變成長久的後遺症。接受治療,耐心等待新生的同時,也每日望著懷裡徹底新生的生命,修習著母親這個新角色的職責。  

一方面處理著身體的傷、一方面調適著哺餵母乳的生活節奏,我沒忘記也好好照顧自己的心。月子中心的獨處時光給了我一點從訪客中喘息的機會,也讓我有緩衝時間,學習照顧寶寶的大小事。我帶了藍牙小音響,總是習慣依著時序,播放不同氛圍的歌曲。吃飯、餵奶、跟寶寶建立默契、休息,偶爾像這樣寫寫字,寧靜而恬適。  

在這之間,我發現受傷與新生的關係竟是如此緊密相連,而痊癒作為兩者的橋樑,是過程、是未知、也是希望。身體的傷有醫生幫忙診斷、治療、擘劃預後的藍圖,儘管有時仍有許多難以解釋的奧祕,但相較於心理的傷,似乎更容易被導引和治癒。為什麼呢?或許是因為,我們知道要把症狀交給醫生,也知道,治療雖不能保證痊癒,但它就像是汪洋中的浮木,會載著我們往有光的方向前進。然而心理的傷經常是不自覺的,它包裝在行為表現、情緒反應之下,當我們只回應表象的行為和情緒時,往往忽略了療癒最重要的第一步,即是覺察。  

傷口都有機會因為看見、找到鑰匙,而在某一天回頭看成為生命獨特的刻痕。我想我會深刻記得這段日子身心走過的歷程,還找不到語言形容的轉化正在發生,而我靜靜體會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