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節期間看完了一本書,是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所寫的《親愛的,別害怕與眾不同》。在女人迷創辦初期,我曾聽過她演講,那時的她充滿鬥志,訴說著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迫切肩負改變社會的責任。而今,女人迷十年了,歷經事業低潮與自我沉澱,書裡的張瑋軒展現淬煉後的溫柔堅韌,一樣有力,卻又更為貼近,每一個渴望活出自己的靈魂。

「不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,而是要更好地成為自己。」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。從覺察想要,到實驗和創造,所有自覺格格不入的境遇,都是促使我們更努力去實踐想望的契機。

我第一次聽到別人稱我怪胎,是在國小五年級左右。後來國中、高中,也曾陸續被冠上怪獸、古怪的稱號。一開始是因為我長期維持的成績表現,後來大概是因為我習於獨處的個性以及非主流趨勢的想法。脫離求學階段後,「找不到立足之地」常是我在不同場域裡深刻的感觸,我並不以自己為恥,但我也沒有信心發聲,只選擇安靜走自己的路。

然而這份安靜並沒有填滿我對成為自己的渴望,我一直都知道,自我實現與奉獻世界是生命裡重要的目標,但無論是外在限制或內在恐懼,都在考驗著我往這條路邁進。

「每一秒鐘,我們就是在死去」
「成為你必須成為的自己,沒有藉口」

感謝這些年所有讓我感到孤獨、無助的時刻,是這些不安,鼓勵著我拾起勇氣,再前進一點。今年我將完成生養孩子的階段性目標,接下來給自己訂立了具體可行的每一步,要繼續深耕療癒庭園,連結資源,讓花草樹木在這裡生根萌芽。有一天,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體會,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療癒自己的力量,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好好認識自己、學習從心出發、創造能讓各層面能量更自在流動的生活模式。

對我而言,療癒不是修理壞掉的地方,它更像是重新順暢呼吸、是起身積極創造、是以充滿愛的光芒,照亮自己必然的脆弱,然後感覺:「我是我,多好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