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滋養自己|說「好」和說「不」:面臨選擇的四個具體步驟

曾經有前輩跟我說,在生活中面對別人的邀約和提議,只要沒有危險或傷害他人,就要拋開顧慮練習多說「好」,因為順勢而流,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體驗,或許那就是世界要帶給你的新訊息,錯過了有多可惜!
但是話鋒一轉,聊到其他情境時,又說要誠實面對自己的不喜歡,如果心底不想,就要勇於說「不」,為自己建立清楚界線,才是可長可久的生存之道。
當時我有點搞糊塗了,如果說了「好」後來又覺得不喜歡、說了「不」卻又擔心受限於小我恐懼,究竟要怎麼拿捏,才是在順流中又保有自我的合宜方式呢?
後來我才慢慢體會,有幾個具體的步驟,可以供我們檢視面臨選擇時,真正的心意為何:
觀察自己的第一個念頭
收到別人的提議時,一定會浮現第一個念頭。可能是:好耶,我想試試看,可是這樣真的好嗎?也可能是:不要,我不喜歡,可是會不會有別的可能?先不讓感受排山倒海佔據腦袋,秉持觀察者的姿態,旁觀你所冒出來的念頭,給自己三分鐘時間,允許自己慢慢做決定。
辨識能量的擴展或收縮
試著不要只用頭腦理性分析思考,因為大腦經常受到慣性制約,容易被過往的經驗所侷限。啟動你的感知,看看這個邀約帶給你擴展還是收縮的感覺,留意胸口能量變化、呼吸的順暢度。一開始可能會感到難以分辨,多練習幾次就能與自己的身心更為同步。
不帶批判和內疚的行動
為自己做出擴展能量的決定,過程中,不帶批判和內疚。尤其是面對他人的邀約,我們常傾向有人情壓力,或要顧及傳統倫理,但很多事情其實都能做到課題分離,肯定自己做決定的歷程,誠實面對你的感受,用禮貌但是忠於自己的方式,做出與心念相符的行動。
感謝一切的發生
沒有任何決定是完美的。你可能還是會後悔,但是無論如何,都感謝一切的發生。隨時為自己保留彈性,修改自己的選擇並不可恥,因為每時每刻,我們都在學習。就算是大事件(例如:某個答應接下的工作)無法中途改變選擇,你仍然可以微調用什麼姿態去面對和超越。如果進展跟你的想像不符,深呼吸,別讓情緒淹沒自己,你的強烈反應可能會加深大腦的制約連結,與其變得更綁手綁腳,不如敞開心胸,練習自在應對更多面向。
話說回來,說「好」或說「不」好像變得沒那麼至關重大了,當下做了選擇,就好好面對接下來的每一步。有時候回頭看,我更喜歡去想像那些說了好或不的瞬間,都像電影。選了一個劇本,後面的分鏡就隨之展開,帶來不一樣的故事和風景。說多了好就說點不、說多了不就來點好,都是體驗,如此而已。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