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確診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變多了,新聞報導家人不讓年邁母親受苦、決定不插管的故事,也讓我想起「面對死亡」這個非常熟悉的議題。

我剛出社會,就是在生命教育學會參與病人自主權的相關推動工作,而早在那之前,也長期協助罕見疾病電台節目的製作,聽過許多勇敢面對人之將死的病人,如何選擇活著方式的故事。大學時期經歷自己同樣患有罕病的弟弟病逝,真正在死亡面前走了一遭,我知道,在生命面前思考死亡,不只是病人,而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認真以對的。


思考死亡,可以分為兩個層次:一是時常把生命有限放在眼前,幫助自己排出優先順序,剔除不必要的思考雜質,更踏實、也更接近內心想望地,活在每一個今天。二是總是把面對死亡的現實考量攤開來,和親密的人、家人討論,在現行法制規範下,我們能為自己事先預立怎麼樣的臨終選擇。


所謂生命無常,突如其來的死亡,總是非常心碎的。但就算有所準備,死亡也永遠不會不起波瀾。雖然知道生命都有盡頭,我們還是有太多遺憾、太多牽掛、太多的來不及和不捨。


在生命面前思考死亡,是揭開我們的脆弱面,並在裡頭找尋照進來的光芒。我常覺得,在無常中建立日常的最好方法,就是學會分辨,什麼是我們真正可以選擇、掌握的,什麼又是我們得要放手讓生命自然推動的。


如果可以坦然接受死亡這個自然規律的事實、更積極著眼於我們可以掌握的部分,怎麼捨得讓自己的每一天、每一段關係,都充滿遺憾呢?


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日常、試著用充滿愛的眼光生活、說不出口的道歉可以用文字表達、每次的告別都要誠懇真摯。勇敢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、常常練習寫下感受,用最深最大的感知力與自己對話、與世界互動。嘗試埋在心底很久的挑戰、學習處理過往的創傷、在成長中更新自己的信念、盡情擁抱每一個面向的生活。


這些看似自我成長的項目,更直觀地看,其實都是一個人面對有限生命,努力想做好的選擇。


思考死亡,我們會更清楚,要把接下來的生活過成什麼樣子。如果思考裡有所擔憂恐懼,別抗拒,持續地尋找解答。從願意踏上這趟反思的旅程開始,看見生命中關於恐懼的課題,要如何為你帶來最有力量的光。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