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次和老公去參加喜宴,隔壁一對準父母,問我:「有了小孩是不是一定要換iPhone 12Pro? 快門比較快,不然小孩不好拍?」

當下我直覺回覆:「我覺得還是看個人耶」,對方有點尷尬地笑說:「對啦對啦沒錯,是看個人沒錯」,然後話題就結束了。我才驚覺,我的回答好像不是他想像中的「過來人推薦必買!」回家後和老公分享,他也笑我很不會聊天,簡直是句點王。

於是我認真回想自己的聊天經驗,發現我總是這樣很有意識地客觀,已經很習慣考慮到每個人不同的立場和需求,如果真要聊得深入些,我會說明自己使用的有限經驗,但絕對不會忘記加上「還是要看每個人的狀況」。

也因此,對於其他人試圖評論我的選擇,我是很能分清楚的。為什麼不買這個比較划算、為什麼不選那個比較超值,做這件事一定累、做那件事一定不值…我心裡都知道,那些值未必是我心中的值。

久而久之,好像也沒有人管我怎麼選了。

常聽到有人會問,怎樣才能不在乎他人的聲音,為自己做出選擇?不外乎是,你先自己做到不干涉別人,並且明明白白知道,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同時,要放下需要有人認可的期待,相信自己有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。去做,別人質疑什麼都拋在腦後,除非他真的點出了你沒想到的重點,那才值得你做借鏡再次評估,否則何須掛心?

一笑置之,再轉身繼續走,這種瀟灑自在,實在是活著的必須。

這麼做會失去同溫取暖的機會,也可能不是一個太好聊的同伴,可是緣分總是足夠就好,與其不斷往外找尋同類,我還零願多花點時間構築想要的生活。

過去也曾反省過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好聊?怎樣更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?但現在,我更傾向支持每個人都有活出自己的自由,如果你我恰巧有相同的喜好,自然可以分享交流、祝福彼此繼續前進,而如果沒有,我們簡單交換心得後就送給對方微笑,看著你我往不同方向大步走,沒有什麼好批評、沒有什麼好置喙。


天地之大,片刻不忘每個人有他自己的進展,而你就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