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討論「關係中的焦慮」的書-《情緒共振:親密關係中,如何修復焦慮衝突,一起成長》,Carolyn Daitch, Lissah Lorberbaum著,日出出版,2020年。

焦慮衝突指的是關係中一方對某件事感到焦慮不安、另一方卻不能理解時,經常會快速引爆的衝突情境。書中提到,焦慮的那一方往往會覺得受傷、憤怒,溯其根源:「其實它源自於你渴望與伴侶建立連結的願望,而這個願望並未得到滿足。」「正是缺少這種連結感,使得我們用批評、防衛、輕蔑、漠視來做出反應。」

相信很多人有類似的經驗,對於某單一事件,你可能心中會預想其後果,或是期待對方跟你有一樣的判定標準,當你的情緒先上來了,對方卻只是一副「這到底有什麼要緊」時,衝突極容易一觸即發。

書中提出的具體步驟,首先是給自己設定「暫停」的時間和空間。運用一些方法像是「閉上眼睛、快速轉動眼球」、「正方形呼吸法」,先拉長情緒和反應的時間,避免衝突話語爆發出去。接著,平時就要辨認出自己期待在伴侶身上獲得的需求,並且嘗試花時間自己為自己的需求提供支持。你可以將希望聽到對方安慰自己的話寫下來,或是扮演自己的內在家長,提供自己那些你渴望得到的照顧。再來,就是學習用更妥善的溝通方式,和伴侶談談彼此的感受。

這套溝通方式裡包含了真正的傾聽、誠實表達自己感受、表達中避免對伴侶意圖做出假設、不急著給對方的觀點做出評價和判斷、覆述確認伴侶的觀點,同時要能接受,他的觀點未必和你相同。要記得,同理的時刻是充滿力量的。無論是對自己、還是對伴侶都是。儘管很難,如果你目的是在溝通而不是拉遠彼此的距離,就要學習區分內在智慧的聲音和出於恐懼需求的衝動。

當然,良好的溝通建立在雙方都能以此模式進行話題,身為比較容易焦慮的一方,你的努力可以引導對方一起往這個方向靠攏,如果對方也有意願和你長期經營關係,而非虛應了事的話。在這些溝通技巧之外,還需學習幾個心態,包含:沒有完美關係,請試著欣賞「夠好的關係」、專注於欣賞對方的優點,讓感激之情有機會自然萌生。

這些心態都能導向「建立更深的連結」,而正是這種連結的感覺,可以繫緊兩人的關係,讓愛不會隨著時間、生活瑣事而消磨殆盡。而如果你是比較不易焦慮的那一方,也要記得你不需做出各種防衛行為「保護對方免於焦慮」,而是要幫助他看見、信任自己的內部資源,常以樂觀、肯定的態度,表達你對他調節焦慮的信心。

在關係中,兩人本就是獨立個體,但又緊密地互相連結、互相支持、參與共同決策且一起成長。其中的藝術仍在於,兩人都擔起屬於自己的生命責任,但又願意敞開心胸、時常交流,理解彼此的觀點、致力於豐富彼此的關係。

焦慮不僅影響個人生活,也深深影響著親密關係的品質。如果在關係中,你也覺察自己有焦慮的問題,推薦可以閱讀這本書,用具體的步驟,好好照顧自己、面對伴侶、讓愛更自在地流動在你們之間,成為彼此的滋養!

祝福每一位願意在愛中學習、成長,體會關係如何以不同面向,豐富彼此生命的朋友。❤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