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個性太安靜了,這樣不行」:對於別人的標籤,我們有不照單全收的選擇

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
「叫一聲來聽聽啊,他都不會發出聲音嗎?個性太安靜了,這樣不行!」兒子1歲生日那天,和長輩視訊,聽到這句話,我理智線差點沒斷。
當下忍住了,事後認真想,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大的不舒服?
小時候,我也曾被這樣唸過。逢年過節有些親戚見面就要問「怎麼都不太講話?」「叫太小聲了,要大聲一點啊」,那時我總覺得,所謂互動關係,又不是有血緣就理所當然,如果我們就是不熟,為何要逼我跟你熱絡?
再者我始終不能理解,安靜為什麼是壞事?你又看不到我在家、在學校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時,可以怎麼互動,而就算我個性就是內向,那又如何?
我看見,那份不解和不平,其實都還存在我的內部。
我問自己,如果小孩重播了我過去的痛點,生命是要我學會什麼?
或許,下回我可以打破沉默,用平和堅定的語氣告訴長輩:他只是不熟悉。再說,就算他個性比較內向,也沒有什麼關係,每個人的特質本來就都不同,沒有人說一定要個性怎樣才是好,學會好好發揮自己的特質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這麼做,不是為了改變長輩的想法。只是為了讓兒子、也讓我內在的小孩知道,對於別人的標籤、既定價值觀的限制,我們可以選擇不照單全收。
知道有這份選擇,比什麼都還重要。
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