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都相信創造的力量。

每一個微小的選擇,從念頭、語言到行為,累積起來都是創造,形塑我們身處和看到的世界。


所以說,創造的第一步是由選擇而來的。


主持人曾寶儀在《人生最大的成就,是成為你自己》書中寫道:「我們都有的選擇,是一種內在的選擇。」

這內在的選擇無關乎生活條件、現況束縛,而只在於「你想怎麼看?你想怎麼過?」


從這個觀點延伸,可以反過來探討作家李欣頻在《人類木馬程式》中提到,四大種類的木馬程式捆綁著我們的「自我與人際關係」、「感情」、「天賦、夢想、金錢」以及「身心疾病」。許多腦海中的念頭,長期下來成為信念,或許在沒有意識到時,就在你的反覆下定論中,成了一個固著的樣貌。

沒能看見事件的另一種可能,總是可惜的。你會說是因為環境所以別無選擇,卻沒有看見,在既定環境下還能創造的多種可能。這些可能,都有各自的利弊,當我們盤算著進而選擇,我們就開始創造。

所以我不認為,一個行為呈現出來時,外在環境是一切的歸因,這裡頭必定還包含著內在信念的顯化。甚至當我們在內心挖掘得愈深,愈會發現:內在的選擇,才是讓一個人真正於內於外飽滿或枯萎的關鍵。

表面的光鮮亮麗或垂頭喪氣,都是一個剪影。而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剪影、下的每一個判斷,都不是理所當然。

藉這札記,我也要提醒自己記得:每個人,都擁有內在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