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每個人的本質、相信每個人都有力量貢獻—在這樣的團體裡學習,會是什麼模樣?

今年加入了女人迷主辦的本質大學,實在就是因為,每個人能成為自己、也能看見每個人都發光這個概念,不只是我正行進的旅程,也是我想帶給孩子的核心理念。更準確地說,這也是我想參與、想創造的世界。

農曆年後,第一堂共學培訓課程,主理人分享「社群的有機性」,特別令我有感。

秉持「相信每個人都是友善的」、「共融中性的口吻或語調」、「每個人身上都有可學習之處」的三大價值觀,我們練習在社群裡共學。有機指的就是涵容群體中的多元組成、允許流動持續發生,無論在規則、模式、過程或成果中,除了尊重每個人的獨特觀點,還意識到每個人的生命歷程,可能帶著階段性的想法、目標、省思或行動。也因此,迭代如其所是,社群因而活生生,有人的溫度、有理解的厚度、有邏輯有情感,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旋律。

感受到女人迷團隊持守社群有機性的意圖,在每個環節替學員塑造充滿安全感的環境。那是富有彈性的共學規則、是適性選擇的發問方式、是細心規劃的分組安排、是照顧不同步調的學習陪伴、也是團隊的友善態度、穩定語速、正向能量和滿滿支持。

我常會想,初生嬰孩有著不同的特質,卻在長大後漸漸隱藏,暢銷書榜有一長串的做自己關聯書籍,怎麼我們就忘了,我們本來就是自己。

儘管孩子都還小 (1y7m & 6m),我還是經常把「成為自己」的理念放在心上。具體來說,不以「比較」做引導(例:你看人家都吃那麼多,你怎麼都不吃?),不以「主流模板」做特質批判(例:你怎麼可以這麼害羞,要主動一點認識別人),不以「恐懼」做聽話籌碼(例:你再這樣,我就不理你了),不以負面語言持續為他貼標籤(例:你壞、你很奇怪)。我深信為孩子築起做自己的安全感,讓他認識到每個人能用自己的光芒,共同豐富世界、打造未來,那正是充斥著比較、競爭、不安全感和恐懼的世界,最需要的療癒。

小至社群、大至世界,和諧共榮的實踐不只是願景,我們的每一份心念和參與,都在創造文化。❤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