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了很久再回頭,我才看見職場就像鏡像空間。置身其中,是環繞鏡子,前後左右,反射著每個人對諸如歸屬感、價值感、權力、認可、自我實現……的回應,還有對彼此可見或不可見的,心理投射。

這番話並不是說,職場必然是負面黑暗。只是我們都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,如果沒有人意識到每個人行為表象背後有座冰山,職場情緒風暴很容易悄悄滋生,攪和著自己和他人的恐懼,讓彼此沾附一身沉重能量,疲憊不堪。

本質大學的第二堂課,由出版過《有一種工作,叫生活》、《我想和自己,好好在一起》的作家曾彥菁Amazing擔任講師,帶我們拆解職場上困境,看見背後的恐懼、連結過往經驗、找出限制性信念,並做反轉練習、看見不同面向的真實,將內在信念重新調配成對自己的承諾和祝福。

我特別喜歡這個重新調配的過程,就像腦袋的拉筋練習,鍛鍊我們站在一個距離之外,擴展思考彈性,允許更多可能性進入。舉例來說,如果在整理困境和過往經驗時,歸結出自己有「沒有人會懂我」的內在信念,在反轉練習時,可以試著替換成「有人懂我」、「有人不懂我」、「我不懂別人」、「我懂別人」,思考一句話的多樣反面版本,然後去看看,這些版本是否也屬真實?

做頭腦拉筋時,我們才會看見,其實關於這件事有許多面向存在,而我們卻緊抓著部分事實,以此反射性回應來到面前的事件,於是複製出類似境遇,將自己深陷其中。

對此,講師給了一個很溫柔的提醒:沒關係,這是過往傷痛驅使心裡長出的防護機制,不需要責備自己。我們要想的是,如何讓脆弱點成為施力點,為自己立下新的承諾與祝福。

近來我開始發現,轉化的旅程一開始充滿正向美好,漸漸當我們挖掘得更深、更誠實,就會開始面對人我的黑暗面。於是更深一層的體悟,是我們也看見,彼此都可能有內在的恐懼。

在你面前,總是讓你感到刻薄、痛苦的那個人,你了解,他或許也有他的傷痛和防衛機制,於是我們把課題還給他,專注在自己的療癒。能夠移開外界的「針對性」,我們因而跳脫受害感,感受源自內在的溫柔與堅定。

分享我在《薩滿之心》這本書讀到很喜歡的一段話:

「當你了解自己的本質,你像太陽一樣閃耀自己的光芒。唯一不會投下陰影的就是太陽,你不再將你的黑暗面與自己心靈未癒的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。」

謝謝Amazing帶我們走過轉化恐懼的旅程,讓我們明白,認識自己的恐懼是一輩子的事。當我們開始誠實、承認、臣服、承諾、成為,我們會看見世界可愛,而我們美麗,就像烤得熱呼呼的吐司,融化黃澄澄的奶油—那大概就是,我心目中把最脆弱的部分,轉化成美味祝福的樣子。